-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中国工合CIC)是经国家民政部核准注册具有经济性、统战性、国际性、综合性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国工合的党建领导机关是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委,代管单位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统战工作由中央统战部指导。
中国工合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1938年,是由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夫妇以及众多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发起,由宋庆龄同志做担保人,在周恩来同志亲自指导下成立的。国共两党的高层领导对中国工合的发展极为关注并参与了中国工合的领导工作。中国工合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成功典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晶。历史上中国工合通过组织工业生产,支援军需和民用,多方争取国际援助,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198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准,中国工合恢复组织活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工合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工合进一步发扬“团结合作一起干”的光荣传统,坚持“服务、建设、规范、发展”工作理念,坚持依法治会、务实兴会、创新强会的原则,大力推进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努力打造现代服务型协会。
目前中国工合设有办公室、会员部、培训部、联络部、财务部、合作事业部等办事机构;设有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智库专家委员会、教育分会、工合研究专业委员会、企业赋能发展专业委员会、品牌发展专业委员会、工业信息化分会、食品药品工作委员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家居整装分会、信用资源服务专业委员会、无人机专业委员会、金融与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东盟商务投资与产业园区合作专业委员会、声光视讯专业委员会等分支机构;设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四川办事处、吉林办事处、云南办事处等代表机构。上海、江苏、浙江、甘肃、福建、河南、铜陵等各地工合组织蓬勃发展,陕西、河北、辽宁、山东、广西等地都已成立当地的工合协会筹委会, 恢复或筹建工合的工作正在有效推进。工合全系统积极整合各自优势,各展所长,打造协会“多功能服务综合体”,为会员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评价、信用评价、品牌建设等多层次、多形式、有特色、有影响的各类服务活动,扩大了中国工合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了企业界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现阶段中国工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经济性、统战性、国际性、综合性”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搭建信息化大背景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桥梁与平台,深化大数据的研发应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承培黎教育理念,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贡献力量;以团标为契机,抓好标准、检测、认证三位一体工作,助推 “标准化+”行动,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服务供给侧改革;汇聚各学科、各领域专家学者,不断充实中国工合专家智库,为协会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不断提高协会软实力和行业话语权;开展品牌评价、行业信用等级评价等认证、鉴定服务工作,推动“三个转变”,助推中国企业品牌升级、质量提升;积极承担推动科技创新职能,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转化、专家咨询、推广发布、资金申报、产业孵化等专项服务,努力成为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协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强化服务职能, 及时反映会员的合理诉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引导会员企业致富思源,支援抢险救灾、参与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积极回报社会;发挥中国工合作为目前大陆唯一由国共两党创办并仍在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优势,举办两岸企业家交流活动,为推进两岸交流互鉴,开展深度合作贡献了积极力量。
目前,中国工合和地方各级工合共拥有会员企业2万多家,涵盖多个行业,正在走出一条“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发展”的新路。全体工合人将发扬传承“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努力开创工合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理事长、党支部书记:
田玉萍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
杜玉环
兼职副理事长:
姜 波、朱家贤、岳建武、许金栓、任建强、孟学军、孙长明、刘文石、刘恒红、王海波、杨北京、侯松容、黄利胜
特邀副理事长:
张 进、唐世定、陈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