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会会员登录会员注册

志愿者风采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志愿者风采
志愿者:张占勤
时间:2019-05-24 10:00:00         分享到:

张占勤11.jpg


个人档案及主要事迹

张占勤,男,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为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合协会特邀研究员。作为“工合城”研究专家,该同志为工合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事迹被当地媒体《宝鸡日报》、西咸新区网多次进行了专访和报道,他的主要事迹如下:

一、多次组织策划工合研讨活动。2015年是工合先驱乔治·何克诞辰100周年,该同志组织策划了中国工合在陕西双石铺研讨会,50多位中外嘉宾参会;2018年8月5日是中国工合成立80周年纪念日,他又在凤县成功组织策划了中国工合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国内北京、上海、西安等地60多位学者参加了活动。接着,他在“工合城”宝鸡又成功策划了《宝鸡工合让宝鸡走向世界》研讨会,来自西北大学和宝鸡当地的专家学者60多人出席了会议。

二、合作翻译了工合前辈乔治·何克的著作《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并赴英国参加该书的首发式。在访问英国期间,还参观了何克的母校,在何克母校举办的欢迎仪式上发表致辞,将中国工合精神传播到海外。

三、研究工合历史,宣传工合文化。他主持编撰的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重点课题《西北工合运动史》25万字已经出版。为了庆祝中国工合成立80周年,他还出版了《宝鸡工合记忆》和《工合运动在双石铺》。他的论文《抗战时期的宝鸡工合运动研究》被宝鸡市委、市政府评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四、为筹建凤县中国工合纪念馆不遗余力。该同志担任凤县中国工合纪念馆布展大纲的总策划,为中国工合纪念馆文物征集多方奔走,费尽心血,先后10余次去中央和省级档案馆以及相关单位查找资料,征集文物。同时,他还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资料和收集的文物无偿捐献给纪念馆。


志愿故事

坚持成就梦想

——访工合研究学者张占勤

袁西玲

因为爱好英语,他喜欢上了被誉为“工合之母”的美国著名作家海伦·斯诺;因为海伦·斯诺,他又喜欢上了工合研究。

他就是陕西省翻译协会理事、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理事、宝鸡工合研究学者张占勤。今年是中国工合成立80周年,由他主编的有关工合研究方面的3部著作,目前有2部已经出版。可能许多人都想不到,他竟然是做城市管理工作的,工合研究只是他的副业。

就像他的名字“占勤”一样,他一直非常勤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想甘于平庸,就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早上五点钟起床,朗读一个小时的英语。《新概念英语》一至四册被他翻得面目全非。二十多年前,他和几位英语爱好者发起成立了一个英语沙龙,每逢周日他们便相约在公园的一个角落,用英语对话交流。慢慢地,老外来了,宝鸡文理学院的大学生们来了,想出国练口语的人也来了,英语沙龙成了公园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之后,英语沙龙得到了社会各方的支持。宝鸡书城主动腾出地下厅作为英语沙龙的活动场所,《宝鸡日报》经常报道沙龙的活动消息。作为沙龙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他既要联系外宾,又要准备话题,经常忙得团团转。为了用英语讲好宝鸡故事,他将英语沙龙搬到了外宾经常游览的地方。宝鸡展览馆、青铜器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金台观等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那里,他和大家一起试着用英语进行模拟讲解。

参加陕西省翻译协会,让他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他结识了著名学者安危。安危先生是资深翻译家、斯诺研究专家,曾担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陕西省翻译协会主席和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主席,他开创了海伦·斯诺生平和著作的研究工作。安危先生被这位年轻人自学英语的精神所打动。当了解到张占勤学的不但是历史专业(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而且是一位散文作家时,安危先生就建议他研究海伦·斯诺创建的工合运动史。安危先生将自己手头掌握的有关工合运动的英文资料和相关书籍送给了他。此后,张占勤就一头扎进这些资料堆里。

刚开始,他通过翻译资料在报刊上发表介绍工合运动中的一些史料。后来,他发现一些出版物中有关工合运动的史料有明显的错误。比如《艾黎自传》的中文版有一句“云南大理64个合作社的指导员被捕后杳无音信。”这句话被许多文章所引用。可是他从艾黎写给《中国为民主奠基》的英文版序言中却发现,艾黎说的是云南大理一位管理了60多个合作社的指导员被捕后杳无音信。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他买来《艾黎自传》英文版,仔细阅读后,文章里面说的就是一位管理了64个合作社的指导员被捕,而不是64个合作社的指导员被捕。这完全是翻译的错误。接着他又发现了此书翻译中不少人名和地名的错误,有的地方还有漏译。于是,他写了一篇关于《艾黎自传》校注说明的文章,寄给了甘肃人民出版社。在《艾黎自传》的第三版中,上述问题全部得到了纠正。他的研究成果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研究中心聘请他为特邀研究员。

众所周知,宝鸡是中国工合运动的发祥地,被埃德加·斯诺誉为“工合城”。作为宝鸡的一名学者,他广泛搜集和整理宝鸡工合的相关史料。2015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那年夏天,他的一篇论文《抗战时期的宝鸡工合运动研究》在《中外社科论丛》杂志发表。在文章中,他介绍了路易·艾黎、乔治·何克等国际友人为宝鸡工合运动作出的特殊贡献,并呼吁筹建中国工合纪念馆。这篇文章随后又被几家刊物转发。同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在与英国女王的致辞中,习总书记赞扬了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的乔治·何克。2015年恰好是乔治·何克诞辰100周年。凤县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建中国工合纪念馆,并决定举办工合运动在双石铺研讨会。为了开好研讨会,凤县县委、县政府委托张占勤编写一本《中国工合运动在宝鸡凤县》的书,他便将多年来搜集的史料和照片汇集成册,作为那次研讨会的会议资料。五十多位中外嘉宾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6年年初,北京出版社与陕西省翻译协会合作,拟翻译出版乔治·何克的著作《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由于此书翻译中涉及大量工合运动的背景知识,所以陕西省翻译协会决定让张占勤和西安高校的两位老师一起共同完成此项工作。他们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任务。当年9月,张占勤受邀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新书首发式,并访问了乔治·何克的母校——牛津大学和圣·乔治中学。《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用很大的篇幅讲述了宝鸡和双石铺工合运动的故事。此书的出版,更加坚定了他从事工合运动研究的信心。

机会再次垂青这位早有准备的研究者。从2017年4月开始,张占勤又承担了一项挑战性的工作——主持编写《西北工合运动史》。这是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宝鸡市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的一项重点课题。接受任务后,他和宝鸡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一起赴当年西北工合运动涉及的省市档案馆查阅资料(有的还要去中央档案馆查找资料),在广泛征集史料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按照计划完成了30万字的《西北工合运动史》书稿。

今年是中国工合成立80周年,位于凤县双石铺的中国工合纪念馆也将迎来开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工合城”宝鸡的辉煌历史,了解“工合天堂”双石铺,一种使命感迫使他将自己多年来搜集的有关宝鸡工合的资料和研究文章整理成册,出版了《宝鸡工合记忆》和《工合运动在双石铺》,安危先生和西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胡宗锋教授分别为两本书作序。

前不久,宝鸡市社科联为《宝鸡工合记忆》和《工合运动在双石铺》两本书举行了首发式,同时还举办了“宝鸡工合让宝鸡走向世界”研讨会。与会的6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大家从各个方面肯定了这两本书的出版的价值所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张占勤在工合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中国工合研究院决定聘请他为特邀研究员,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已经推举他为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

2018年8月

(袁西玲,西北大学斯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