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教授指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新材料与能源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材料与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众多下游产业提供了基础材料和关键原料,而且在提升国家整体工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工合协会应当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强化标准制定,促进产业融合,改善用户体验,共同推动新材料与能源产业实现创新与进步。
会议特别以“聚焦材料新技术·助力成果再转化——新形势下新材料与能源未来发展之路”为主题展开深度交流,北京大学孟鸿、广东工业大学闵永刚、新加坡国立大学JohnWang、北京科技大学葛昌纯、福州大学张久俊、汕头大学徐从康、西安理工大学柯熙政、北京大学杨槐等多位专家、教授发表了独特见解。专家们一致认为科研机构在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孵化出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当务之急是要助力成果再转化。众多企业代表参与了讨论与交流。
大会面向新材料与能源领域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在内的诸多专家征集典型案例,共收到报告321个,墙报展示29个。
与此同时,中国工合正式宣布“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新材料与能源应用专业委员会”成立。该专业委员会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资深教授孟鸿先生挂帅,聚集中国工程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赵连城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王占国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的葛昌纯院士、西北工业大学的黄维院士、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王中林院士、福州大学的张久俊院士、深圳大学的张学记院士、清华大学的李景虹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郑志明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家功院士以及苏州科技大学的李长明院士等众多杰出学者,北京大学的杨槐教授担任该专委会的秘书长。
专委会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新材料与能源领域的创新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新材料与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组织开展前沿技术研究、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活动,加速新材料与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步伐。
孟鸿教授指出:专委会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制造强国战略需求,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新材料的供需对接,加强应用示范,推动材料的研发、储备和应用,实现材料与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多层次、多元化合作,了解和调查成员的技术创新资源和需求,促进专委会内部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最大化技术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益。
杨槐教授提出,专委会将深化其产业服务平台功能,通过促进新材料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应用,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支持和推动新商业模式的应用,为成员提供全面的专业服务,凝聚产业力量,推动技术成果的输出,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定期举办行业论坛、技术研讨会等活动,及时传递最新科研成果和市场动态,帮助成员单位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加速技术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进程。
此次大会,是新材料应用领域的一次重要盛会。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学术界的交流,也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合作机会,专家们提出的众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科研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清晰的指导,为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