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午,中国工合理事长唐保玲、名誉理事长高宗银一行在陕西宝鸡拜会了宝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琳同志,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唐保玲理事长着重介绍了工合运动在宝鸡地区的发展历史,中国工合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在宝鸡诞生,第一个大区办事处也设在宝鸡,生产出大量的军需民用产品,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宝鸡不仅在“工合”的发展历史上,甚至在中国抗战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鉴于西北工合巨大历史贡献,我们建议重建陕西工合,得到了陕西省委统战部的支持,希望作为工合运动发祥地的宝鸡,也能尽快恢复工合组织与活动。
唐保玲理事长、高宗银名誉理事长还着重指出:
一、宝鸡当年被誉为“工合城”,宝鸡留存下来的工合遗址已经成为传承抗战精神、追溯中国红色工业历程的重要遗址,要把它打造成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西北工合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七七事变”后,上海申新纱厂等工业在艾黎等国际友人建议及帮助下迁到宝鸡,西北工合又迅速发展工业合作社运动,使宝鸡一度呈现出可观的“战时繁荣”,它为西北地区带来现代工业与现代文明。宝鸡现在作为西北工业重镇,不仅仅是“一五”时期和大三线建设的功劳,同样与抗战时期打下的工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西北工合运动的发展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直接指导。1940年初,毛泽东同志特地安排刘鼎、陈康伯等来到宝鸡凤县,帮助路易·艾黎先生研究西北工合发展计划。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往返延安时,曾两次留宿凤县双石铺工合招待所,同路易·艾黎先生商讨工合运动事宜,指导工合运动发展。同时,西北工合与延安工合的关系也值得探讨。在毛泽东的积极支持下,在延安召开的生产会议上不仅采纳了中国工合的有关章程,还决定在延安建立一个工合指导站,开始筹备工作,随后即成立了西北工合延安事务所,至1942年延安工合就成为全国最大的地区工合部门。陕甘宁边区原来几乎没有工业,在工合推动下,边区的工业得到大大发展,医药、肥皂、毛巾、布匹等生活日用品大部分是“工合”生产的,为边区政府战胜战时经济困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二、西北工合不仅积极发展各类工业合作社,还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开办妇女识字班,开展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它不仅仅是一场经济救亡运动,而且也是一场经济民主、政治改良与民众教育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意识的增长。这对于今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三、促进宝鸡打造“一带一路”新枢纽。中国工合运动本身就是由路易·艾黎等国际友人发起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众多的国内外“工合”组织、国际友人、学者专家经常来到宝鸡参观、瞻仰,回忆“工合”历史,弘扬“工合”精神。尽快重建工合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有利于宣传推广宝鸡,有利于加强宝鸡同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推动宝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努力把宝鸡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新枢纽、开放新前沿、开发新高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丁琳副市长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11月30日我出席了在凤县召开的“中国工合运动在陕西双石铺”交流研讨会,对工合有了一定了解,今天听了两位理事长的介绍,对中国工合运动在宝鸡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西北工合是宝鸡工业的根,它把宝鸡工业发展史的上限从解放后的“一五”时期提前到了抗战时期,无疑将极大增强广大市民对宝鸡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进一步提升宝鸡的对外形象。重建陕西工合,推动中国工合事业在陕西宝鸡的发展,我们应该全力支持。只有精神的东西才能走得更长远,推动工合精神的传承发扬,对于今天我们宝鸡如何激励发展工业,打造“宝鸡制造”品牌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影响。希望我们“团结合作一起干”,为宝鸡经济文化发展输入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