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每日一图,今天选的是一张周恩来、邓颖超和美国友人斯诺在武昌珞珈山合影,1938年6月由时任机要秘书童小鹏拍摄。
1937年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重要阵地。1938年5月到9月间,为更好地实现国共合作抗战,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居住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十八栋”一区27号,在这里组织领导了抗战工作,并会见了多位爱国人士,国民党将领和国际友人。周恩来会见了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艾黎等众多国际友人,向他们阐明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1938年6月的一天,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正式成立之前,周恩来、邓颖超专门约请斯诺到珞珈山寓所畅谈。他们从1936年在陕北初次见面谈到目前中国抗战的局势。周恩来一再感谢斯诺的《西行漫记》在中外的影响,希望他继续到延安和敌后采访,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人民抗战的情况。这也促成了斯诺后来的再次延安之行。
会见中,周恩来拿出一本刚刚出版的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赠送给斯诺,时任机要秘书童小鹏为三人在寓所门外留下这张珍贵且具有时代意义的合影。
当时,斯诺正积极参与筹备发起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周恩来、博古等中共领导人对筹组“工合”给予了积极支持和指导。周恩来明确指出:筹组“工合”“最好找主要的抗日派人士,使他们接受这个想法……当前最主要的是拉住国民党抗战,最好能取得国际上对抗战的支持”。对于“工合”的人事安排,周恩来建议“最好吸收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爱国民主人士,这样可使‘工合’不致于发展为一个官僚机构”。并提出:“中国工合”一定要同国民党政权配合,但要保持自己的社会团体面貌,使“工合”成为一个群众性组织。它的主要任务必须推动蒋介石抗战,不让他投降,并尽可能多的争取美国和其他国家对“工合”支持。他还指派王炳南作为中共代表参加“工合”会议。
在筹划制定工合的相关政策时,博古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建设性意见。他建议,“工合”要先在西北、西南和东南3个区建立办事处,并在其它各省做工作,然后扩大开来。博古同志还向他建议,要尽量争取时间,把汉口的一些工厂迁到西北去,因为他感到整个西北地区可以成为游击区。当时工合通过多方动员尤其是艾黎四处斡旋,设法使三座棉纺厂和六十个中小工厂连同工人迁到西北地区。一座棉纺厂迁到宝鸡,其余两厂迁到西安附近。
经过多方的努力,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汉口正式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周恩来的亲自指导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从一成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抗战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支持,凝聚起无数人的力量。这张照片不仅是三位著名人物的合影,更是国际友人支援中国抗战、中国共产党引领工合发展的见证,承载着在艰难岁月里携手共进、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