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会会员登录会员注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名家专栏> 冯驱的专栏
宝鸡工合医院
时间:2021-01-15 16:08:29     作者:冯驱     分享到:

1939年3月,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开始筹办工合医院,卢广绵任命唐文贺为院长,医院设在凤县双石铺。1941年,宝鸡已经发展成为工合在西北的中心,医院迁到了宝鸡县城的东南城巷。凤县双石铺的原址仍留有医务人员继续为当地民众诊疗疾病。工合医院直到1955年从宝鸡迁往西安。


工合医院在宝鸡期间救治过无数的民众,他们在宝鸡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工合医院的良好形象为工合组织增添了光彩,弘扬了工合的精神。


工合医院.png

金台区为工合医院设立的纪念牌



工合医院在宝鸡的重大作用


抗战爆发后,涌入宝鸡的大批难民,不仅吃住没有着落,还受着疾病的折磨。流动的难民中患有繁杂的回归热、黑热病、脑膜炎、霍乱、伤寒、天花、疟疾、疥疮及头癣等传染病,而且宝鸡不久前又流行过赤痢。饥寒交迫中的难民,一旦亡故就面临着死无葬身之地的绝境,束手无策的活人和亡者的状况非常凄惨。而县城里只有些传统的中药铺和坐堂把脉的先生,周边县域虽有由几个外国传教士办的福音医院,再算上那些随难民流入的私人诊所,医疗力量毕竟有限。战争时期的大后方普遍缺医少药,连转移到这里的伤兵医院的治疗也同样的困难。现代医疗技术力量在这里非常薄弱,地处交通要道的宝鸡防疫形势非常严峻。


为了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县政府于1939年6月初成立了有9名中医组成的中医诊疗所,施行义务施诊,药资由病家负担。时隔一年后县政府又成立了一所县实验卫生院,还兼顾着防疫、医政和妇幼等行政事务。


迁入宝鸡的工合医院,医务人员已经发展到30名,门诊部已设有内、外、妇、儿和眼科五个科室,唐文贺院长安排传染病由内科负责治疗。医院配备的医疗设备有宋庆龄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促进会捐赠的一台显微镜,另外还配备的有万能手术台、冷光源无影灯、牙科常用器械及旋转椅、输液及消毒釜、分析天平、美制30maX光机等。住院部里设下的11张病床,已经作好收治病人的准备。工合医院是县城里普遍只有1—3名医护人员的私人诊所无法相比的,连县实验卫生院也不具备这样的规模和医疗力量。很显然,工合医院的迁入,对宝鸡而言就是福音。

 

面对宝鸡病种复杂的传染病,工合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主要采取一些胸穿、腰穿、腹穿、肝穿及穿刺引流检查等医疗手段,再配以药品进行治疗。习惯接受中医先生把脉和喝汤药的病人和家属,哪里见过这阵势,紧张的心情和渴望看好病的心理一直在矛盾着,医护人员用仁心治病救人,还得向病人和家属进行耐心解释,介绍些医疗常识。恰好在这时,唐院长在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地作了宝鸡第一例剖腹产手术,轰动了医院,也传遍了县城。这给来治病的人树立了信心,那些本以为没命活的病人,在这里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工合医院给绝望中的家庭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


工合医院2.png

工合医院诊疗


唐院长和工合医院的医疗水平确实很高。1942年春天,日机轰炸宝鸡,有一孕妇被炸伤,腹部破裂,还是唐院长出手抢救,在没有输血的条件下,就靠输生理盐水,挽救了这个孕妇的生命。


申新纱厂保全工郭利牛师傅的大儿子郭庭楷也是被工合医院救活的。郭庭楷在胎中就先天不足,出生后疾病缠身,病到奄奄一息时没有一个医生敢接诊,不管是谁看到这个病孩子都认为没法救了。郭家怀着一线希望把孩子抱到工合医院进行治疗,经儿科反复治疗后,谁也想不到这个孩子居然被救活了。长大后的郭庭楷,就在宝鸡市蔬菜公司工作。


工合医院在妇科施行的产前检查、产后护理和家访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方式,医院用这种方式,开辟了向民众广泛传播医疗卫生知识的渠道。申新纱厂退休职工魏小池老人已经89岁了,当年曾在工合医院妇产科住院,她的两个儿子竟中、竟存就是在这个医院出生的,直到现在她仍然记得助产士叫李秀清,是个大个子的东北人。


医院在经费已经非常紧张的状况下,还在每周二为贫困病人免费治疗,民众把这种活动叫“吃舍药”。魏小池老人回忆说工合医院为了减轻住院者的生活负担,特意在住院部院子里盘个煤火炉,方便病人家属在这里做饭。得到过免费治疗的病人和家属无不感激,终生难忘。


工合医院还要协助县实验卫生院和其他诊所做委托送检的化验项目,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魏小池老人还清楚的记得,她住院时就看到,唐文贺院长也是时常拿根黄瓜蘸点大酱,匆忙吃几口饭,继续去给病人治疗。


1946年时,工合医院又在宝鸡益门镇设立一所疗养院,为病人疗养和尽快痊愈治疗服务。这时期工合医院的病床已达40张,医护人员已经发展到40多名,其中有几位护理人员就是工合自己的保育院培养选送的。工合医院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依赖,把这里看成了可以救命的地方,工合医院给工合组织带来了更多的荣誉。


《宝鸡卫生志.人物篇》中记载着唐文贺的简要资料,唐文贺是辽宁锦州人,“9.18”后不甘受亡国之苦,到太原基督教会任医师。抗战爆发后医院被炸毁,又到西安广仁医院任职。就这样一位医德双馨的院长,也没能躲过国民党军官们的讹诈。1945年秋,国民党宝鸡军官队有个军官因梅毒症病恶化,到工合医院就诊,不时身亡。军官队借机大闹,迫使医院停诊两个多月。后经多方调停,医院赔款800元才算了结,致使医院濒于破产。唐院长为了工合的声誉和患者的需要,便用医院全部资产向银行抵押贷款重新开诊,一直坚持到1948年离开宝鸡,去成都华西医院就职。


工合医院3.jpg

唐文贺院长  提供者卢虎


唐院长离开后,先后由姚尔鸣、张景泰、王应南等人接任院长。1955年,工合医院被人民政府迁往西安,结束了在宝鸡的使命。医院原址被宝鸡市防痨协会使用,后更名为宝鸡市肺结核防治所。现在这个地方是宝鸡市人民医院的东南城巷家属院。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就是工合医院

 

陕西省卫生计生委直属领导的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位于西安市尚勤路3号。这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现有医护人员430余名,40多个职能科室。住院部有400张床位,医院占地1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笔者在西安费尽周折,查清了该院的前身就是迁入西安的宝鸡工合医院。


工合医院4.png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据省二院的彭剑主任介绍说,宝鸡工合医院迁进西安后为什么会归于沉寂?那是因为更名为西安商业医院后的院址先设在案板街,后来又挪动几回,后宰门、西大街等几个地方都待过。最主要的原因是文革中把商业医院的大批医护人员下放到礼泉县,几乎连商业医院都没人知道了,还有多少人能知道它的前身是工合医院。文革后商院被下放到礼泉的一部分医护人员回到了西安,组建成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还有一部分医护人员被留在了咸阳,集中在该市人民医院工作。

 

彭剑主任说省二院也准备写一部完整的院志,他正在收集历史资料,因此和留在咸阳人民医院的同志有联系,因为这两部分人员始终记得老商业医院的根就是西北区办事处创办的宝鸡工合医院。说话间,彭剑主任要通了咸阳人民医院梁主任的电话。


梁主任告诉我,咸阳人民医院的同志们没有忘记工合医院,前年还组织过集体活动到凤县寻根,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梁主任还说,她们听说过唐文贺院长有子女在成都华西医院工作,但没有更详细的信息。


这些信息令人欣慰,让人们知道了宝鸡工合医院迁往西安后的情况,工合医院传承仍然有序。多年前建立的宝鸡工合医院,依然在为陕西人民做贡献。


(注:原作刊登在《培黎通讯》总第二十二期,本文删除“工合医院与申新医院的密切合作”一章)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